跳转至

C1 Wiki 发布前序言

你是否还记得——刘总在讲台前,一手叉腰,一手在空中翻飞笔划,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,同学们在讲台下,时不时响起热烈而又真诚的掌声,还杂有两三声“刘老师说的太对了!”?

你是否还记得——董老师在物理课上,语重心长地讲解世界局势,启发同学们努力学习,将来不要在第三次世界大战战场上当炮灰?

你是否还记得——毕业那天,孔老师的谆谆教导:“不要玩原神”?

你都还记得?迟早你会忘的。

记忆永远无法常驻,唯有文字可以永存。

因此,我决定组织同学们一起写出这部 C1 Wiki(Class One Wikipedia)。

我父母对这项工程并不支持。他们认为我们是在浪费时间:尽写一些搞笑的、无聊的小故事,这有什么意义呢?

我无法与他们解释。因为局外人是很难理解局内人“情绪化”的决策的。主观情感不是道理,只可意会不可言传,是在日积月累中凝练成的。

我一直觉得,一班真的是整条年级三个班中情感最真挚纯粹的班级。请回想一下:中考前在学校的最后一天,只有一班的同学们是在教室中久久徘徊,跟老师、同学合影;毕业典礼后,只有一班组织了晚餐活动,之后还有整整半个班的同学深夜去 KTV,共度这宝贵的分别前的时光……只有一班如此。

一提到分别,这篇序言的基调就注定要转向低谷了,这也无法避免。毕竟我在“回忆”,回忆的竟是刚刚逝去的初中四年。我很怕失去,记忆,注定不可能被长久的镌刻在脑海中,高中和以后的人生注定会冲淡初中的回忆。此时,我又懊悔地发现,我毕业前竟然连毕业纪念册都没有准备。我还记得小学时候的那本,上面满载着小学同学的签名和寄语,翻开读读,现在看来有些内容属实可笑,但是无妨。透过那些歪歪扭扭的笔迹,我还能看到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……

这更加坚定了我写 C1 Wiki 的决心。我有幸涉猎过一些编程知识,有能力创造这样一个平台,能够供我的同学们一起编撰这部深情的“野史”。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毕业纪念册吧。它属于我,属于几个参与编撰的同学,更属于每一个这段时光的亲历者。相比于小学时那本只能我独享的纪念册,更显珍重。

从四五月份陆续收集材料,到现在八月底 C1 Wiki,历时三个月,终于初见雏形。

在 C1 Wiki 中,我们回忆并真实记录了初中四年以来的许多趣事。如果把初中形容成一张拼图,那每一篇文字就是一小块碎片,共同拼凑成一张较为完整的初中生活图景。

“毕业后常回来看看。”这是许多老师分别前对我们说的话。或许,高中的生活太过繁忙,让我们难以赴约。但是,通过 C1 Wiki,这一方能让时间倒流,把读者带回到初中生活的神奇天地,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“回到母校看看”的方式呢?愿每位读者都能在阅读中或找回,或拾起记忆的碎片,拼凑出一幅精彩纷呈的初中四年。

最后,感谢所有为 C1 Wiki 做出贡献的同学!文末附有了第一版 C1 Wiki 的编撰者名单。后续我们非常欢迎更多同学参与进来,不断完善 C1 Wiki 的内容。我们也会积极听取大家的意见,丰满这张初中的拼图!

C1 Wiki(第一稿) 参与 & 贡献者有:

  • 侯楚齐,负责人,主要负责 C1 Wiki 技术开发和梗指南撰写;
  • 沈桢皓,八卦史负责人,执笔了所有的八卦史;
  • 陈景松,主要负责梗指南撰写;
  • 姜承稷,主要负责梗指南撰写;
  • 夏牧言,乐子人,主要没负责什么。

感谢以上同学的付出!

2024年8月18日
家中
hcq